7月14日,菠菜广告投放平台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发展成就观察团走进浏阳沙市镇秧田村,调研当地耕读文化传承情况。
秧田村自古便注重耕读传家,造就人才辈出。自明嘉靖十年(1532年)至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秧田共有75人登科及第,其中进士2人,秧田村因而被誉为“进士故里”。几十年前,当地村民就喊出“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”的口号,村里的孩子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坚持上学。正是因为这种崇文重教的传统,秧田村培养出了众多人才。不到5000人的村庄走出了800多名大学生,包括20多名博士、170多名硕士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博士村”“学霸村”。走进秧田村,一面“博士墙”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展示着近年来从秧田村走出的28位博士的照片和信息。这面墙不仅见证了秧田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,更成为了激励后来者勤奋学习的精神图腾。
在走访过程中,观察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秧田村自古以来就有着的“力耕种、勤诵读”传统,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“知识改变命运、文化孕育美德”的深刻内涵。
“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,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。子女们关于读书上的事我们做父母的都尽全力支持。”从秧田村走出的博士生罗伟平的妈妈向观察团成员说道。孩子们读书的时候,家里生活条件很艰苦,她与老伴辛勤劳作,倾尽全力供孩子们上学。在提到培养孩子的方法时,罗奶奶有着自己独特的秘诀。她一直以身作则,要求子女恪守“读书育人,家国受益”的家风家训,从孩子们生活中的点滴开始、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,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、学习习惯。
走进秧田村的农家书屋,这里环境优美,既有书香浓味,也有民俗韵味,被誉为最美农家书屋。书屋里图书琳琅满目,涵盖历史、人文、科学、教辅等领域。每逢周末,这里便成为村里孩子们求知的乐园。现龄95岁张秋香老人当年听说村里想建书屋,二话不说就捐出了自己家140余平米的老宅,并自费将老宅改造翻新,充当农家书屋。“勤耕苦读,家国受益”是张奶奶家的家训。她的六个孩子都勤奋苦读,事业有成。“我们都很感恩母亲,是她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我们读书的机会,是她的鼓励式教育坚定了我们读书的意志。”张奶奶的小儿子说道。张奶奶也是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榜样,从60岁开始学认字,一直到70岁,十年间她认识了超过4000字。直到现在,她仍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。这些故事让观察团成员对秧田村的耕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回望耕读人家,那是一座座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桥梁,它们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迭,更孕育了一代代杰出人才。在秧田村,耕与读不仅仅是生存的方式,更是精神的寄托,是代代相传的智慧火炬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秧田村更是大力弘扬耕读文化传统,围绕农业要发展、农村要振兴、农民要富裕的目标,在建设美丽乡村、打造幸福屋场、实现乡村振兴中,不断创造新业绩,实现新跨越,2018年被评为了“全国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”。
(作者:郭佩灵 李珅瑱 尹皓文)